业内都说设计苦,张航却说自己的工作并不难,“只要自己把逻辑总结清楚,就没什么可惧怕的。”从第一年的工程师,到第二年的主管,再到第三年的部门副经理,他一年上一个台阶。
能顺利进入万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都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大场面,也都是做事高效、勇于争先的职场狠人。
而对于投资集团大连城市公司设计副经理张航来说,只用“狠人”来形容他可能还不够。
当他的同学还在各自公司里做着会议纪要、表格汇总、文档校对等基础工作时,他已经真刀真枪地干出一个售楼处,售楼处做完立马又开始做居住区,接着又无缝连接大商业……
他比狠人还多一点——从不给自己找借口,把专业和优秀当基本技能,面对压力,他说:“我从没怕过什么。”
果敢小伙遇上万达速度,对味儿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科班生,张航按部就班地读了8年书。2019年硕士毕业之际,他有的放矢地投了六七份简历,全都收到了offer。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万达,因为“对味儿”。
“万达招聘非常高效,从经理、副总到总经理,最后到集团人力,一共4轮,从面试到接到入职通知只有三天时间。万达速度就是我想要的工作节奏,我的性格也是雷厉风行,做事绝对不拖,我毅然决然选了万达。”张航说。
7月毕业,张航5月就到万达报到了。入职第一天,他默默定下自己的短期工作目标:一年内独立统筹项目建筑设计。
没有初入职场的胆怯,没有社恐发作的扭捏,他遇到问题就问,没有问题就干,是来之能战的实干派。他配合项目团队完成的几项主要任务——项目强排方案、指标测算、方案单位招标等,都交上了不错的答卷。
毕业100天,成为项目设计负责人
这么有干劲儿的年轻人,自然能获得更多的机会。2019年9月,当公司宣布张航成为沈阳沈北新项目售楼处的专业设计负责人时,他才刚刚毕业100天,他的短期目标提早了9个月实现。
刚毕业就独立做这么大的项目,很多人担心他会心里没底。但张航却信心十足,“我从来没怕过”。之所以不怕,是因为他心里有数,“售楼处最大的压力就是周期短,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各个节点。只要把工作拆解清晰,就能尽在掌握了”。
初入职场的张航严格按万达的工作节奏分解各阶段目标,前期做方案,后期出施工图,然后合图封样、落实方案、现场把控,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调改。一个工作不到半年的毛头小伙子,硬是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一点点啃下来了。
沈阳沈北售楼处项目实景照片
沈北售楼处开业当天,张航站在门外看着人山人海的客流,内心没有太多波澜,“我没走进去,因为这个项目的每一个角落我都无比熟悉,随便指到哪儿,我都能回忆起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我第一个项目,我为它付出了很多,内心当然会有成就感。但看到蜂拥而至的人群,我就已经满足了,这种满足并不是激动,而是平静”。
快速成长的背后,是拼尽全力
有了沈北售楼处临危受命的成功案例,张航开始接项目接到手软。
售楼处收尾后,他马上接手了沈阳盛京ONE项目居住区34栋楼的设计工作,体量达到34万平方米;居住区干到一半,沈北14万平方米的大商业项目也落到了他的头上;紧接着,他又来到大连跟进12个地块,每个地块都有三四万平方米,一共四五十万平方米的体量。
大连小窑湾售楼处项目手绘图及实景照片
这几年,张航一直停不下来,总有新的挑战在等着他。业内都说设计苦,他却说,自己的工作并不难,“流程都差不多,无非是从方案到报备,从拿证到出图纸,都是这么过来的”。
了解房地产的人都知道,一旦工期吃紧,第一个被压缩时间的就是设计。一旦定下来销售日期,就意味着设计部门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取施工许可证、取规划许可证、出方案、定设计院,这一系列工作都要争分夺秒。而张航做了这么多项目,却没亮过一次红灯,同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自己却认为理所当然。
看似云淡风轻毫不费力的背后,是他全力以赴的日日夜夜——
为了修改领导不满意的PPT,他也曾在办公室熬通宵打地铺。
为了抢时间保规证,他在高速出口蹲守过顺丰的快递车。顺丰车一出高速,他就开车跟上,对方车一停,他马上追过去把快件取出来,抢出快递员派送的几个小时。
疫情期间,他一路跟着相关领导来到城郊,只为让对方同意方案,尽快下证。忙到中午,张航和3位同事都饿得饥肠辘辘,但周围连瓶水都买不到。张航去农户家要来4碗方便面、4根火腿肠,在东北的寒冬中,围坐在简陋的窝棚里,吃了一顿难忘的午饭。他们就这样一路跟进,一直跟到了领导家门口,领导晚上下班发现他们还在,终于被这份执着打动,给万达签了字。
这么多年干下来,张航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专业可能只占一半,管理、决策、协作、应变同样重要”。
比如与设计院的合作,他会提前做好沟通,列出清单,把注意事项从头过到尾。张航对于哪里容易出错心知肚明,他会在乙方画图之前就做好提醒,比如地下大堂不要做得特别狭长,要做成15~20平方米的方正空间,某根柱子要刨掉等。前期对接越清晰,后期工作就越从容。
入职以来,张航从第一年的工程师,到第二年的主管,再到第三年的部门副经理,一年上一个台阶。升职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而这些压力对他来说不算什么:“我们建筑专业本来工作量就大,每个项目都意味着大量图纸和无数次沟通。但只要自己把逻辑总结清楚,就没什么可惧怕的。”
展望未来,张航心意坚决:“对得起公司,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