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 首页 > 企业内刊

专家把脉开方: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中国消费者报

丹寨万达小镇的产业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凸显,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论坛上嘉宾们展开圆桌讨论

作为非遗周的核心活动,5月15日下午,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在丹寨万达小镇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非遗、旅游行业的近10位专家和学者出席这一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路径。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应邀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专家们围绕非遗进景区的重要意义以生活的文化多样性维护促进旅游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热门话题进行了阐释和讨论。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还和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等4位嘉宾就如何处理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展开圆桌讨论。

 

丹寨万达小镇是非遗进景区的样本

连续举办两届的中国丹寨非遗周本身就是深入贯彻文化和旅游部非遗进景区政策的创意之举。

我国旅游活动在2019年达到了60亿人次,是全国总人口的4倍多。旅游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流动性人文活动。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在论坛上表示,在中国这样一个旅游大国,抓社会文明建设,必须抓好旅游文明,必须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塑造旅游。而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最充分、最全面的载体。非遗进景区,就是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渗透到旅游景区之中,使景区以致整个旅游业更具有文化底蕴,更具文明品质。

丹寨万达小镇是非遗进景区的成功案例,小镇营造了全要素的非遗环境,将非遗渗透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全要素之中,让人们处处感受到非遗、体验到非遗,同时小镇提供的非遗产品是符合游客口味的非遗精品。丹寨万达小镇的成功案例为全国的非遗进景区提供了一个示范。雒树刚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席建超在圆桌讨论中表示,谈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非遗进景区是一个基本的切入点,其实很多非遗传统的生产或生活方式,本地人是习以为常的,进入景区后能实现本土文化的内外共享,体现了文化要为人服务的基本要求,所以非遗进景区是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非常现实的突破口或者抓手。

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非遗的高质量发展是两个维度,当两者融合时,可能对于旅游业来说,就像我们在丹寨万达小镇看到的,一是产品越来越丰富,二是经济产出不断增加,三是社会贡献率稳固提升。席建超说,通过非遗进景区把非遗融入高品质的生活,满足当地人对非遗传承保护并实现与游客的共享,是丹寨万达小镇给人最大的一个感受

 

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才会有活力

举办中国丹寨非遗周和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的初衷,就是为了进一步明确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路径,从而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一定要实现对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景区之中,这样才能使非遗有活力、景区有魅力。雒树刚举了一个旅游纪念品的例子,把非遗打造成旅游纪念品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用做法,非遗产品不等同于旅游纪念品,要通过守正创新升华为旅游纪念品。这种守正创新是与受众的互动中实现的,在景区这个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在向游客提供非遗产品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游客对非遗产品的爱好、品位和趣味。

古老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变得更时尚,能不能走轻奢的路线,能不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走得更远?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论坛上抛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戴斌表示,非遗要重归当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重构功能、重建价值。对于非遗,当然要保护和传承,当非遗具有当代价值和重建功能的时候,它一定会持续下去和扩展开来。市场机制在非遗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应该归位,要相信人民大众的文化品位,要相信企业家的商业智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认为,如果不能赋予非遗以新的形式、新的场景、新的意义和新的语境,它远离了社会,就会处于濒危状态和最后消亡,所以它必须融入现在的生活。非遗在旅游活化最大的一个痛点,主要是缺乏旅游方面的策划人。另外就是非遗项目规模比较小,经济回报率低,普遍缺乏规模经济。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看来,保护非遗就是维护文化多样性,也就是维护文化旅游的根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要正确把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彼此相得益彰的关键在于不能把非遗变成旅游表演,非遗的本质是旅游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应努力避免外来文化扰动本土文化,发生同质化蜕变。

 

振兴手工激活民俗是根本路径

保护和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是中国丹寨非遗周关注的一个重大主题。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表示,乡村振兴是以乡村人民生活为中心的整体性、关联性全面振兴。作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振兴的重要内容。因此,乡村振兴需要非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离不开乡村振兴。需要实现乡村振兴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互惠互利、共生互融。

为什么能对接,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空间赋能。林继富说,丹寨属于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核心区,丹寨万达小镇是乡村振兴、乡村扶贫一个很重要的空间,是空间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吕品田则从振兴乡土艺术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说,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以乡土艺术建设践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振兴手工和激活民俗是保护非遗、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吕品田说,振兴乡土工艺,是发展乡村经济的一条路径,乡村文化和乡土艺术建设搞好了,文旅也就融合发展了。

第一次来到丹寨的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对丹寨小镇印象深刻,他表示,在街上看到了很多非遗产品,琳琅满目,而且结合当地苗族、侗族少数民族的特点,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也表示认同,他说,非遗衍生品的开发利用,手工艺品的文化差异,要基于当地非遗核心的一些要素进行开发设计。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蔡红看来,丹寨万达小镇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质的非遗小镇,它其实也是一个业态,而且是一个产业的聚集区,它的产业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已经非常凸显了。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游客观看文化遗产摄影展

来游学的孩子学习鸟笼制作

游客在丹寨万达小镇选购非遗手工艺品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