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广场推出的“激活疗法”以及在消费者、商家和地方政府之间引起的乘数效应,值得关注。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在继续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如何从前期“解冻”模式切换到“快进”模式,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力争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这是摆在为政者面前的急迫课题。
疫情突如其来,给很多行业摁下“暂停键 ”,而服务业可以说是受冲击最大、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下子没有了需求、断了客源,对于餐饮、文旅、酒店、商贸等企业来说无异于“停止呼吸”,而仅靠自身机能“憋气”时间有限。考虑到北京等一线城市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体量和比重,涉及千家万户的居家生活,复苏进程快慢影响既深且远。根据中央政府的统筹部署,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让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万达广场推出的“激活疗法”以及在消费者、商家和地方政府之间引起的乘数效应,值得关注。
万达广场“激活疗法”由一系列组合拳组成,包括减免和缓交租金、金融纾困、发放消费券等。万达广场内所有商户1月25日—2月29日租金及物业费全免,仅此一项商户负担减轻超过40亿元。联合微众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推出商家纾困融资,规模超过百亿元。4月1日—30日,全国320座万达广场每天都发出2万元的消费券,这又是2亿元。在自身现金流遭遇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万达这些做法堪称大手笔。龙头企业担当,其表率作用和拉动效果也是多方面的,以北京通州万达广场为例,广场内共有203个品牌商家,目前已开业188家,开业占比93%,剩余商家也在准备,客流逐步回升。
面对数十年商业史未遇之变局,在“开仓济困”同时,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是万达广场“突围”的另一个看点。传统购物中心的商户注重提袋率和线下销售,面对疫情快速转变经营思维,启动线上“安心优选,宅家易购”营销,通过小程序和微信等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和物流配送,借助抖音、社群营销等拓展推广渠道,“骆驼蹄子走猴步”,效果颇可盘点。
服务业与地方政府四手联弹、紧密互动,则是万达样本的关键桥段。以通州万达广场为例,每年给政府缴纳税金超过4000万元,对于布局所在的全国三四线城市而言,万达的就业、税源对当地政府的“钱袋子”乃至经济景气举足轻重。这段时间很多地方为政者以上率下,纷纷到万达广场试吃和堂食,由此来看,鼓励消费、拉动增长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
疫情还在世界范围肆虐,像所有自然环境和公共卫生灾难一样,对善于应战者而言,“危”也往往意味着“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疫情对中国将产生“V型”影响,经济活动明显降低,然后快速有效反弹。随着国家政策落地、各地逐步放开限制,人们被压抑的消费料有强势反弹,万达广场客流和商户销售额恢复情况,亦得到部分验证。在危机的劫灰余烬中,新鲜活泼的商业模式如凤凰涅槃,最终也意味着消费者的福祉。